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海底捞于1月26日关闭了大陆所有门店,直到3月12日才有首批85家门店恢复堂食。停业对餐饮业的杀伤力毋庸赘述。这期间,海底捞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救:恢复外卖、瞄准半成品市场、推出生鲜直配便民服务、上淘宝直播开“深夜食堂”……当时有业内人士称,唯有开放堂食才能真正挽救海底捞。疫情期间海底捞火锅靠什么赚钱?大家跟着饮食杰商机网一齐来看海底捞2019年的营收构成吧!
2019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65.56亿元,其中餐厅经营收入255.89亿元,占比96.36%,是海底捞的主要收入来源;外卖业务营收4.49亿元,占比1.69%;调味品及食材销售4.94亿元,占比1.86%;其他收入0.24亿元,占比0.09%。
内地市场方面,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有190家门店,实现营收64.82亿元,营收占比25.33%;二线城市(除一线城市外,所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外加青岛、厦门、宁波、大连、珠海、苏州和无锡)有332家,实现营收111.43亿元,营收占比43.55%;三线及以下城市有194家,实现营收57.79亿元,营收占比22.58%。二线城市为海底捞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增长潜力不错,门店业绩正在逐渐接近一线城市水平。这意味着海底捞此前强调的“门店下沉”战略正在逐步取得成效。
图/海底捞大陆门店分布及营收占比
海底捞在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共拥有门店52家,2019年实现营收22.74亿元,营收占比8.89%,同比增长71.88%,是增速最快的地区。
外卖业务方面,2019年实现营收4.49亿元,同比增长38.58%,主要由于外卖订单数量的上升。但是,海底捞的外卖业务营收占比却出现下滑,由2018年的1.91%下降至1.69%。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有46天时间关闭堂食,仅保留外卖,受此影响,其2020年外卖业务收入以及营收占比有望提升。
调味品及食材销售业务方面,2019年实现营收4.94亿元,同比大增220.78%,营收占比从2018年的0.91%直接跃升至1.86%,一举超越外卖业务。这一业务线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先一步渗透没有门店的低线城市或其他地区,对于品牌的前置宣传起到积极作用。
高线城市客流量遭遇天花板,低线城市翻台率不容乐观,海底捞营收净利双双暴增的亮眼业绩之下暗藏隐忧。随着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尝试新事物,整个餐饮业的品牌忠诚度都在不断下降,海底捞能凭借蜚声业内的服务一直留住顾客吗?
联商特约专栏作者、资深零售人孙裕隆指出,海底捞目前面临的最大隐忧来源于跨入资本市场后的经营自主性弱化,加速开店的背后不仅仅挑战着海底捞“族长制”的复制能力与服务保持,更进一步弱化品牌本身的品牌体验与期望,这实际上是对该火锅品牌资产的稀释,这种品牌资产的稀释对海底捞未来的发展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随着巴奴等一批以产品为核心并强化综合体验感的品牌崛起,顾客响应度必然会弱化,如何保持独特性并使品牌始终处于鲜活状态,这是海底捞正在面临的挑战。
在财报中强调,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是大部分重新开业的门店经营表现正在逐步改善。虽然中国大陆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全世界疫情的不断恶化,海底捞海外拓店计划以及海外业务营收恐将受到严重影响,且疫情期间国内的自救措施恐怕无法有效复制到海外。2020年,面对的挑战还在继续。(文章来源:联商网 张占英)
本文相关文章推荐:
-------------------------------------------------------------
-------------------------------------------------------------
-------------------------------------------------------------
-------------------------------------------------------------
-------------------------------------------------------------
抢先商机!(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1 公司企业通过本网站找到了商机